“小天鹅洗衣机又火了!”无锡市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本地生产的小天鹅洗衣机,曾是全国知名大品牌,自去年出口俄罗斯市场后,销量快速上涨。今年以来,通过无锡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下简称无锡枢纽)大力支持,大约每周出口30个集装箱,达到7000台洗衣机,全年出口量估计不低于30万台。
今年7月,无锡枢纽成功入选 2023 年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获得国家正式批复,以此为契机,无锡现代物流业发展驶上“快车道”。据统计,去年3月至12月,无锡枢纽出口货物仅约1.4万吨;今年1月至10月,出口货物已超过5万吨,运量同比翻了好几番。今年以来,为配合新能源整车出口,无锡枢纽与上汽大通公司合作,将新能源车电池含电量控制在65%以下,整车出口得以顺利展开;同时,也在加大光伏、储能产品和新能源车材料出口力度,这条绿色供应链逐步成形。
今年11月19日,无锡国家物流枢纽发展论坛举行,吸引了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领导及专家以及省、市、区相关部门领导,国内优秀物流园区企业代表200 余人共聚一堂,围绕“聚焦产业融合 提升枢纽能级”主题展开研讨交流,共商无锡国家物流枢纽发展大计,擘画未来蓝图,探索新发展格局下枢纽经济发展的“无锡路径”。现场,无锡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式揭牌,多个无锡枢纽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深化了无锡枢纽能级的交流合作。
“跑起来”,无锡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新格局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无锡围绕“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做优做强枢纽经济,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物流与供应链组织枢纽”的方向,掀起“大干交通、干大交通”的热潮,打造无锡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无锡枢纽位于江苏省惠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惠山区洛社镇),占地面积约 3.44 平方公里,作为国家级建设项目,包含两个具有互补性的片区,即西站物流园和石塘湾铁水联运物流园,整合了铁路货运场站、内河作业区、仓储配送设施、贸易流通设施等,围绕干支配一体化、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国际服务功能协同、物流枢纽公共信息平台等,采用“基础设施政府主导、项目建设市场主导、枢纽运营企业联盟”的综合开发模式,联合中欧班列、生产资料供应链组织、第三方物流、仓储物流、物流信息平台等业务板块的骨干企业,实现物流设施高效衔接和一体化运作。
“选址洛社镇打造无锡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是综合发展考量的结果。”无锡市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枢纽毗邻惠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惠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制造业集聚区,拥有连接京沪铁路、新长铁路的铁路专用线,高效快捷的区域高速公路网络,以及通江达海的区域中转枢纽港,公铁水联运无缝衔接,生产服务型特征明显,物流设施建设已具规模,物流服务功能较为完善,制造业物流需求旺盛,具备天然的建设优势。
从区位上看,惠山高新区(洛社镇)优势明显,位于沪宁中心,处于无锡与常州两市交界,南临太湖、北接长江,距上海、南京各 150 公里,是苏锡常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枢纽。近年来,惠山高新区(洛社镇)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综合实力不断攀升。2022 年,以 77.57 平方公里的区域总面积,创造了 226 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 464.3 亿元。
“走出去”,无锡“枢纽+”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场景
作为一个战略性项目,无锡枢纽将为区域经济第二次腾飞奠定基础。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先导,以政府和市场合作双驱为动能,以综合性物流平台为依托,以“内盘存量、外拓空间”为展开,以产业链与供应链融创发展为纵深,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无锡模式”,助推区域经济快速转型升级,跃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无锡枢纽以西站物流园为核心载体,联动石塘湾铁水联运物流园,按照“一园两区”布局建设,加快存量提升、增量补缺、现代化转型,将无锡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公铁水联运枢纽、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供应链核心枢纽、华东地区大宗生产资料物流与贸易枢纽。
“继续探索新发展格局下枢纽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谈到未来打算,无锡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十年,无锡国家物流枢纽正式揭牌将深度链接无锡与“一带一路”沿线尤其是中亚各国城市间的物流网络,无锡枢纽将以“筑载体、畅通道、强链条、促融合、育生态”为抓手,以赋能、合作、融创、增量、补缺等为突破口,其中,以“枢纽+”通道、平台、供应链、产业的全新方式,打造智慧物流、资源优化、绿色产业、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一带一路”通道沿线开放合作。
据估计,到 2025 年,无锡枢纽年货物吞吐量预估将达 1500 万吨,中欧(亚)班列开行数量达 200 列,集装箱运量达 10 万标箱;铁海联运班列开行数量达 300 列,铁水联运比例达40%以上;数字化信息化互联互通水平达 90%以上,新增货运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比例达 50%以上;培育和引进供应链物流企业 50 家以上;中欧(亚)班列、铁海联运、干支仓配、供应链集成、多式联运组织、专业物流等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对地区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显著提升。(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