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募、私募量化各有千秋)
近年来,随着量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募、私募量化之间的差异逐渐显现,两者在运作模式、策略研究、人才团队等方面各有优势。
鸣石基金表示,私募量化的优势在于投资的广度,量化投资全市场选股、持股分散、策略迭代迅速、中低交易频段齐全,且策略类型也很丰富。此外,私募量化在顶尖人才和新兴科技的使用上领先公募量化。而公募量化的优势在于研究的深度,其基本面策略在产业趋势、个股研究深度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投资门槛也比较低。
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表示,从策略来看,量化私募的策略丰富多样,而公募因监管限制可投资的品种较少。从系统搭建方面来看,大部分量化公募在交易系统上的投入通常不及私募,一般会采购外部现有系统进行交易,而量化私募从初创期就开始使用自己内部开发的交易系统,并根据规模的增长不断更新迭代,寻找有效因子增加策略容量。在投资标的方面,以指数增强为例,公募要求投资80%以上对标指数的成分股,主要以基本面因子为主;而私募理论上没有限制,可以放宽敞口通过不断挖掘量价、基本面因子等创造更多超额收益。在公司收入方面,量化公募收入由认申购费和管理费构成,管理规模是公募机构收入的关键要素,而私募增加了计提20%的后端收入,相比之下产品业绩表现更为重要。
“私募量化和公募量化并没有一定的孰优孰劣。”雪球副总裁张舒冰认为,首先,量化强调投资的分散性,公募量化相对更多偏向低频、基本面因子构建的策略模型,而私募量化更多是赚取市场短期定价失效的钱。其次,公募与私募产品的投资限制、风控约束条件不同。以1000指增产品为例,公募指增与基准指数表现年化跟踪偏差约6%~8%不等,而私募产品多以跟踪指数的Barra各个因子均值加减0.5倍标准差作为上下限,并且接受一定的行业偏离度。最后,费用不同,私募量化会根据产品表现进行超额业绩提成,且资金门槛更高。综合看,二者各有优势,建议投资者结合自己的理财目标与策略偏好进行选择。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遇馨补充道,从业绩透明度来看,公募基金由于监管的要求,会定期披露持仓等各种信息,相对而言私募基金的透明度低很多。
招商证券金融产品研究首席、金融产品部执行董事贾戎莉表示,量化私募在过去几年无论是业绩还是规模都表现出较强优势,尤其在绝对收益目标策略上,精进的管理人始终在持续追求超额收益的高质量与稳定性。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存在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充分、策略的稳定性较差、较高的门槛及费用、产品业绩一致性较差等问题。公募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交易便利、流动性好、费用低廉、投资门槛低以及在量化基本面方面的投研优势。除了业绩挑战之外,对投资者的沟通和服务也将成为公募量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受访私募表示,公募的投资者更加广泛,起投金额低,投资者覆盖更广,可以给A股带来稳定的资金。公募多以基本面因子为主,在基本面深度研究上有优势。而私募的投资者为高净值人群,起投金额在100万元以上,需要至少半年的封闭期,其优势在于策略更丰富、算力投入更多、决策流程约束较少以及人才激励机制更灵活。
启林投资认为,公募量化基于平台的诸多资源,可以把主观基金经理的研究和量化投资的手段结合进行投资。公募量化在公募基金的整体占比较低,未来发展空间大,但公募由于机制的原因难以支持长期高额的技术研发投入,对于顶级人才吸引力也有限。私募量化的技术积累和对人才吸引力强、长期业绩好,但品牌和宣传不如公募,产品门槛相对高、募资较难。
朝阳永续基金研究院研究总监、向日葵投资FOF研究总监尹田园称,公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整体运作规范性上,产品间的业绩方差相对较小,还有费率以及流动性方面的优势,不过,公募量化的策略丰富度以及迭代速度不及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