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 贺宛男:严把上市准入关开始动真格
2 刘柯:发展人工智能重心放在哪儿?
3 桂浩明:发起式基金增多究竟是怎么回事
4 蔡恩泽:严把入口关 IPO 现“撤单潮”
5 郭施亮:高净值人群是怎样做股市投资的?
6 文兴:投资者期待新的变化
7 叶国英:此时不进,更待何时?
8 应健中:融资端与投资端在寻求平衡
1 贺宛男:严把上市准入关开始动真格
证监会将建立常态化滚动式现场监管机制,大幅提高对拟上市企业的随机抽查比例和加大问题导向的现场检查力度,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拟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目前,A股IPO排队在审企业合计622家,按三分之一简单测算,或有超200家企业将迎来现场检查。
证监会主席吴清履新“满月”不久,证监会一天连发三文,围绕着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两强”“两严”开始动真格!
其中,《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 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极具针对性地提出了多项硬措施,很多都是第一次提及。
“对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行为,及时依法严肃追责”;而且将落实机构和人员“双罚”,“加大对在违法违规中负有责任的投行负责人、高管,乃至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的处罚力度”。以后不只是让两个保荐代表担责了事。
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建立常态化滚动式现场监管机制,大幅提高对拟上市企业的随机抽查比例和加大问题导向的现场检查力度,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拟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并首次明确“飞行检查机制”,即不提前告知直接开展检查。
有关统计显示,2021年至今,监管部门共发起13轮IPO现场检查,抽中99家企业。在被抽中的企业中,截至目前,有15家成功上市,57家终止审核,终止率达57.6%。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截至3月20日,A股IPO排队在审企业合计622家,按三分之一简单测算,或有超200家企业将迎来现场检查。
“对于‘一查就撤’要追究到底、责任到人,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特别关注撤否率比较高和‘业绩变脸’等市场比较关注的突出问题,从严监管高价超募,严格落实‘申报即担责’。”
“完善保荐代表人负面评价公示机制,真正让声誉约束硬起来。”希望通过公示,A股市场能涌现出真正为市场和投资人推荐“货真价实”好公司的金牌保荐人。
“突出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交易所也要担责,而且是审核的主体责任。
“上市委委员和审核注册人员存在重大过失、违反廉政纪律的,终身追究党纪政务责任。”上市委员和审核注册人员,违纪将终身追责。
“配合相关主管部门持续完善行业机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薪酬管理制度。”
证监会连发三文后,几家头部券商被频频关注。我们不妨透过一组组数据,看看这些被称为券商“一哥”“二哥”的机构,是如何为亿万投资人把关,做好“看门人”的。
截至3月22日,今年以来沪深北交易所共有78家拟上市企业主动“撤单”,其中创业板24单,科创板9单,沪深主板分别为15单和8单,北交所22单。其中,中信证券保荐的撤单7家,中信建投保荐的撤单9家,两家“中字头”券商撤单占比逾两成。
有投资者统计,2023年,中信证券保荐30家IPO,22家已跌破发行价,破发率为73.33%;其中,有8家公司在上市首日破发。
2022年,中信证券保荐项目58家,其中28家超募,超募率48.28%。58家公司中,有47家在2022年当年或者2023年前三季度出现利润同比下滑,两年内业绩“变脸”比例达到81.03%。这58家公司中,目前有32家股价低于 发 行 价 ,破 发 比 例 达 到55.17%。
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股价从近300元跌至17元多的*ST左江,即为中信证券保荐并持续督导。
科创板率先退市公司之一的紫晶存储,由中信建投保荐,为此已通过先行赔付程序,赔付16986户投资者损失10.86亿元,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家央企还是今年首家虽然撤单,仍被罚款1600多万元的拟上市企业芯天下的保荐人。
然而,就是凭着这样的“业绩”,在2023年的券商评级中,中信证券为A类,中信建投为B类;之前的2022和2021年,这两家“中字头”券商均为A类。负责投行业务的中信建投高管刘某某,年薪曾高达707.35 万元,在全部高管中排名第一,远高于董事长及时任总经理的薪酬水平。不仅钱拿得多,还多次被评为“最佳投资银行家”,名利双收好不让人羡慕。
仅拿这两家券商为例,我们就能明白证监会诸如“加大现场抽查”“从严监管高价超募、业绩变脸”“落实机构和人员双罚”“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等等,问题导向和矛头所指都是极具针对性。(金融投资报)
[01导读]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