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郭博昊 贺觉渊
过去一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再创新高,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也首次跨过11万亿元关口,实现同比增速由降转升。与此同时,各地对于2024年财政收入的预期更趋谨慎,收支延续“紧平衡”态势成为各地研判今年财政形势的共识。2024年,地方财政部门将持续加强财源建设,继续坚持“过紧日子”,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障重点支出。
地方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根据财政部披露,2023年,全国31个省份的财政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过去一年,西部、东北地区多数省份的财政收入增速表现更加亮眼,东部地区则继续保持较大的财政收入规模。
2023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6.7%、6.9%、10.7%和12%。记者注意到,截至2月2日,有5个省份的收入增速超过15%,分别是西藏、吉林、重庆、青海、新疆,均来自西部和东北地区。
过去一年,西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36.6亿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31.7%,扭转自2018年以来连续下降势头,达到历年最高。《关于西藏自治区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指出,这主要得益于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
从财政收入规模看,已公布数据的29个省份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最高的7个省份均来自东部地区,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北京、福建。
经济大省也是财政大省。过去一年,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851.3亿元,同比增长4.3%,是全国唯一此项收入超过万亿元的省份。江苏、浙江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9930亿元、8602亿元,在保持较大收入规模的同时,分别实现7.3%、7%的同比增速水平。
税收作为经济成果的直接体现,其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提升通常被视为财政收入质量提升的表现。在2022年大规模留抵退税带来的低基数影响下,2023年各地的税收收入增长明显。过去一年,广东的全年税收收入再次突破1万亿元,增长10.3%,税收收入规模继续领跑全国。江苏、北京等地的财政收入结构持续优化,税收占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80.3%、86.7%。
研判“紧平衡”格局延续
收入目标预期谨慎
2024年,我国经济继续回升向好,将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各地政府在研判2024年财政收支形势时,一致认为经济有望持续恢复向好,但也指出经济恢复体现到财政收入上还需时日。有效需求不足、地方财力紧张、刚性支出需求较大等因素是各地财政部门判断今年财政运行仍将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的主要原因。
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刘文杰近日作《关于湖南省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时表示,2024年,财政收入将呈稳中向好态势,但“三保”和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重点支出仍将持续攀升,收支“紧平衡”态势将更加凸显。
“从制约因素看,产业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房地产等主要税源行业仍在筑底,‘烟’‘油’等传统税源难有增量,新兴产业正在加快培育,对财政增收贡献还比较有限。”刘文杰说。
从各地披露的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同比增速看,今年地方政府对财政收入的预期更趋谨慎。根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2月2日,27个省区市披露了2024年的财政收入预期增速,均低于2023年全年财政收入实际增速。其中,17个省区市设定的财政收入预期增速低于2023年初设定的预期值。
不过,部分地区如北京、西藏、重庆、天津等地设定的2024年财政收入预期增速依然高于2023年的预期值。北京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国内经济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首都科技创新、市区财源建设成果不断巩固等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将为北京市财政收入增收奠定基础。
“小钱小气、大钱大方”
开源节流保障重点支出
即使2024年财政收支平衡面临一系列挑战,各地在部署2024年财政工作时依然明确,今年将保障重点财政支出有力。在具体工作安排上,各地政府主要从“开源”与“节流”两个方向努力。
“持续加强财源建设”被上海市财政局列为2024年财政改革发展首项工作。今年,上海市财政局将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全力保持财政收入回暖向好势头,在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收入,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费”。同时,深入夯实财源基础,结合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加强对企业精准化引导服务。
今年,北京市财政局明确将坚持“民生导向”,首个任务就是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推动降低行政成本,继续按照5%的比例压减一般性支出,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
地方财政做好“开源节流”的同时,中央财政也将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一起助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日前明确表示,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仍然保持一定规模,特别是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并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强化财力薄弱地区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