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出现小幅回落。
中诚信绿金《2023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运行年报》(以下简称《绿债年报》)显示,2023年国内市场绿色债券发行规模8359.91亿元,较2022年发行规模同比减少4.29%,发行只数475只,较2022年减少8.3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通过对比分析发现,2023年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仍在不断提升,成为绿债市场的主力。随着银行持续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投放,越来越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地方城商行、农商行加入了绿色金融债的行列。
而从发行区域来看,发行主体位于北京的绿债规模蝉联榜首,规模占比近四成。广东地区绿债发行规模和发行只数排名从2022年的全国第二跌至2023年的第四。
尽管2023年绿债发行规模有所回落,但二级市场交易明显增长。
受访人士认为,随着投资者对绿色投资的乐观预期持续上升、部分机构投资者已经将ESG评分纳入债券投资决策体系等因素影响,再加上目前暂未有绿色债券的违约记录等利好,预计绿色债券交投活跃度预计还会持续上升。
绿债发行有所回落但二级市场交易量明显增长
《绿债年报》显示,2023年国内市场共绿色债券发行规模8359.91亿元,较2022年发行规模同比减少4.29%,发行只数475只,较2022年减少8.30%。尽管绿债发行规模相较去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截至2023年末,国内市场累计发行绿色债券2192只,发行规模共计3.46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绿色债券在整体债券市场中发行规模占比也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2023年债券市场各类券种共发行5.10万余只,发行规模共71.21万亿,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占整体债券市场的比例为1.17%,较去年降低0.25个百分点;绿色债券发行只数占整体债券市场的比例为0.93%,较去年下降0.16%。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中国区负责人谢文泓向记者表示,2023绿债市场发行规模小幅回落,一方面是整体债券市场受宏观环境比如联储加息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相关债券在产品层面呈现多元化也是原因之一,例如部分发债主体可能开始采用转型类的债券融资工具。
中诚信绿金广东分公司总经理、中诚信气候副总经理宋天豪向记者表示,2022年7月,《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正式发布,以最高要求100%的比例,统一了国内目前绿色债券市场募集资金用于绿色项目100%、70%和50%的三种比例,提升了绿色债券纯度,对绿色债券的发行造成一定影响。另外,在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的支持下,银行的绿色信贷成本优势进一步显现,部分融资主体选择了通过信贷方式来满足资金需求。
此外,宋天豪还认为,绿色债券市场经过了7年的发展,尤其是在过去3年迎来了快速的增长,历史存量绿色项目融资缺口得到缓解。此外,绿色债券期限通常以中长期为主,前期发行的债券大部分仍在存续期内,还未到集中置换的时间窗口。以上多重因素影响下,2023年绿债市场发行规模出现了小幅回落。
从发行主体来看,国内市场绿色债券以国有控股发行人占比最高,共发行257只,规模达2437.36亿元,只数占比达54.11%,规模占比达29.16%,均以绝对优势居于首位。
从主体评级来看,2023年国内绿色债券的发行人以信用评级较高的国有企业为主,故绿色债券发行人主体评级仍以AAA级为主。AAA级主体发行绿色债券只数占绿色债券总发行数量的42.95%,较2022年下降8.59%;发行规模占绿色债券总发行规模的58.09%,较2022年下降1.86%。
与此同时,绿债二级市场交易明显增长。2023年,绿色债券共1164只参与交投,年度现券交易规模为1.62万亿元,只数和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3.56%和34.43%。
宋天豪向记者表示,自2016年绿色债券开始上市交易以来,绿色债券交投活跃度持续攀升。究其原因,宋天豪认为,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层面不断出台的与“双碳”相关的政策激励使投资者对绿色投资持乐观态度;另一方面,随着绿色债券市场逐渐规范,绿色债券信息披露标准更加严格,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风险预期一定程度上在持续降低。
“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将ESG评分纳入债券投资决策体系,在同等风险回报下,投资者会优先投资绿色债券,再加上目前暂未有绿色债券的违约记录。随着这些利好因素逐渐受到市场关注,绿色债券交投活跃度预计还会持续上升。”宋天豪说。
绿色金融债仍为发行主力
从发债券种来看,2023年绿色资产支持证券作为绿色金融产品的重要类别,在整体资产证券化产品中规模占比达12.66%,是整体市场发行规模中绿色债占比最大的债券品种,企业债和金融债中绿色债券占比排名分列二三位。而在只数占比中,金融债的绿色债券只数占整体债券的比例最高,企业债、中期票据及资产支持证券次之。
2023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绿色金融债仍然为发行主力,全年共发行60只,发行只数占绿色债券总发行只数的12.63%,较2022年略微下降0.11%,规模达3988.00亿元,规模占比将近一半,达47.7%,较去年提升8.9%,为发行规模最大券种。
而这与绿债发行人主体行业类型数据也相互匹配。2023年,发行人为银行的绿债发行规模3893亿元,发行规模增长15.29%。银行业已连续两年成为发行规模最大的行业类型。
其中发行人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为16.45%和16.15%。
记者梳理详细债券发行清单,类别为金融债的绿色债券中,发行规模超100亿的绿色债券共计15只,平均利率2.703%,规模合计2850亿元,发行规模占整体绿债总额超三成。
除了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金融债发行主体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小银行、地方城商行的身影,如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柳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温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
宋天豪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在监管机构的推动下,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促使越来越多的银行发行金融债,为加大绿色信贷投放补充“弹药”。
广东绿债市场发行规模排名回落
据中诚信2023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运行年报,2023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已连续5年蝉联发行规模榜首,发行规模占比从2019年的24.38%提升至2023年的39.7%,其中2021年发行规模更是达到47.59%的峰值。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广东省绿债发行数量及规模均有所回落,发行规模约528亿元,占比达6.32%,较去年下降5.79%;发行只数占比达11.79%,较去年下降0.76%,发行规模和只数占比排名第四。
具体来看,广东绿债市场中,公司债及资产支持证券为主,金融债发行笔数较少,仅为4笔,发行人分别为广州银行(2笔)、江门农村商业银行、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发行金额分别为70亿元、30亿元、15亿元和5亿元。
剔除金融债,广东地区发行金额超10亿元的债券笔数11笔,发行人行业涵盖轨道交通、环保、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等领域,主体较为多样,发行人所在城市以广州、深圳为主。
事实上,广东在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上下了不少功夫,也拿出了真金白银鼓励绿债和绿色金融市场发展。
2023年12月底,广州市出台《广州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对在境内外新发行绿色债券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按其绿色认证费用(含发行前绿色认证及发行后跟踪绿色认证)的50%给予补贴,单个债券发行人一个公历年度绿色认证费用补贴金额累计不超过50万元”等补贴措施。
宋天豪表示,目前广东是出台绿色金融支持政策最多的省份之一。除了广州市以外,此外,作为三大对外开放的平台,横琴、前海、南沙也分别出台了与绿色金融相关的专项扶持和鼓励政策,例如,2023年10月南沙发布《广州南沙新区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若干措施》
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企业发行ESG债券,在债券存续期内按实际支付利息的10%对债券的发行主体给予贴息,同一笔债券业务补贴期最长不超过3年,单个企业每年最高200万元”的扶持政策,与广州市的相关补贴政策叠加,优势明显。
对于利用大湾区优势推动绿色金融与国际接轨方面,今年以来广东也有不少政策出台。
2023年2月23日,《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出台,提出“支持合作区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与港澳互认,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鼓励合作区内企业利用港澳平台为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进行认证及融资。”
同日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也提出了“支持前海合作区内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试点,探索深港互认的、统一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等内容。
宋天豪表示,广东历来注重对绿色金融的支持,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也走在全国前列。相对于全国来说,广东债券市场有比较明显的特色,即主体多元化、行业多元化。
“目前广东三大平台都在陆续出台重磅的支持政策,未来相信有更多企业加入绿债发行的行列。我们建议广东的金融机构积极把握与港澳联动的优势,引入更多国际先进的创新产品,同时建议更多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也积极加入,为绿色产业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宋天豪说。
(数据来源:中诚信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