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就是一级市场要看二级市场脸色行事,也即人们经常提到的新股发行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
1月12日,证监会召开2024年首场新闻发布会,证监会发行司、机构司和上市司负责人介绍了当前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新股发行节奏、投资端改革和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增持回购等情况。这也是时隔两年多时间,证监会再次召开线下新闻发布会,毕竟证监会上次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间还要追溯到2021年9月24日。所以在两年零100多天之后,证监会再次开启的这场新闻发布会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针对市场关注的新股发行节奏问题,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在1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IPO节奏明显放缓。下一步,证监会将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做好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继续严格把好IPO入口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伯进司长的这个表态,明显与市场期盼的“暂缓IPO,让市场喘口气”存在一定的出入。在严伯进的表述中,“将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成为下一步IPO的主基调。
如果理解“将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可以说,这个表达与市场期盼的“暂缓IPO,让市场喘口气”并不绝对对立。毕竟IPO常态化并不意味着新股就需要天天发行,隔几天发行与隔几十天发行,都不妨碍“IPO常态化”的提法。毕竟IPO常态化还需要保持“科学合理”,还需要“做好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因此,在二级市场不振的情况下,阶段性地“暂缓IPO,让市场喘口气”与IPO常态化并不矛盾。
关键在于如何评判怎样的“IPO常态化”是“科学合理”的?因此,这就要明确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的标准问题。毕竟“科学合理”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模糊的一个提法,这种抽象模糊的提法很容易导致长官意志,其结果就是IPO常态化以个别长官的意志为转移,个别领导认为是“科学合理”就是科学合理,个别领导认为“不科学合理”就是不科学合理。这是在IPO问题上典型的人治表现。
所以在IPO常态化的问题上,需要具体明确“科学合理”的标准,从而摆脱IPO环节的“人治”与长官意志。结合证监会多次提到的“做好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因此,这个标准就应该来自于市场本身,而不是长官意志。即二级市场的整体表现是评判IPO常态化是否“科学合理”的唯一标准。
当然,这里存在一个对“做好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的理解问题。本人以为,“做好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就是一级市场要看二级市场脸色行事,也即人们经常提到的新股发行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新股发行不妨碍股市行情的整体上涨,这就是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协调发展。而新股发行如果影响到了行情的上涨,导致股市下跌,那么这就是一二级市场没有协调发展的表现。就前者而言,IPO常态化就是“科学合理”的;而后者就背离了“科学合理”的范畴。
所以“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就是要看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确定IPO的进程。如果二级市场是上涨的,那么IPO常态化就可以持续进行,如果二级市场行情达到一定的高度或达到一定火爆的程度,IPO常态化甚至可以适当提速。但如果二级市场行情是下跌的,尤其是表现为持续下跌的态势,那么IPO节奏就应该放缓,而当二级市场跌穿某些关键位置,导致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处于亏损状态的时候,IPO的节奏就应该停下来,让市场喘口气。
比如,当下,市场跌穿3000点,IPO的脚步就应该暂停下来,这就是“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的要求,也是“做好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的表现。毕竟就A股市场来说,在A股跌穿3000点之后,投资者普遍处于亏损状态,IPO继续发行,这不仅会进一步扩大投资者的损失,同时也不利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因此这时的IPO也就很难认定为是“科学合理”的。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评论员,二十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